目前分類:咖啡在台灣的故事。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撰文/胡文青 《台灣的咖啡》一書作者

(此文為遠足文化授權刊登《台灣的咖啡》連結請點一書的內文,此書以近乎絕版,咖啡ing在此與大家分享作者對於台灣的咖啡種植的觀察和紀錄,之後還會持續分享一些台灣咖啡的小知識喔。)

  咖啡樹是一種對氣候、陽光、雨水、土壤皆十分敏感的植物,一顆咖啡豆在土壤中往上萌芽、往下紮根時,就會將豆子擠出土壤,沒幾天以後,豆子的頂端就會長出兩片葉子,最後空殼脫落,一株新生的咖啡苗乃如此誕生。

  咖啡新苗會被放進栽培盆,移入苗圃,有了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在台灣的咖啡苗圃棚架上,常以黑紗網罩覆蓋保護,避免新苗受陽光直射。一年後幼樹逐漸步出溫室,移植於栽培地,直接面對大自然的考驗。在台灣通常移植到平原、低海拔台地、山坡地或高海拔山坡地。

  咖啡樹栽種後,開始了它的生長發育期,經過適當的繁殖與栽培管理,約2到4年的時間開始開花、結果,約第6年進入盛產期。據1930年代日人引進咖啡試驗栽種的資料顯示,當然此處的時曆乃以早期的農事試驗場的試驗為主,現今的開花與收穫情形仍須視台灣各產地的海拔高度與氣候的影響來觀察。

台灣咖啡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德哥和女兒.jpg  

  之後,德哥離開岳父的店,決定到台北來開間屬於自己的咖啡店,但當時孤身在台北奮鬥,剛成家就急著立業的結果,卻讓家庭與夢想彼此失衡,讓德哥不得不選擇暫時離開咖啡產業。

   「那時候家和店是連在一起的,那時候我女兒還很小,我和太太忙著工作,就比較沒有注意到她。」德哥現在回想起來,仍然對女兒懷抱一絲虧欠:「那時候她自己出來裝水喝,結果沒有注意到飲水機的開關,熱水就直接沖到她手上。」
  小女孩年紀小卻很乖巧,手被燙傷了也不敢和父母說,等到德哥發現時,燙傷已經相當嚴重了,皮都幾乎要翻一層起來。

  「那時候我看到她的手,我的心真的好痛。」德哥帶著父親的口吻說著:「我就會覺得怎麼會這樣子呢?我自己身為家長,卻連最簡單的照顧好小朋友都做不到,頭一次感覺到很無力。」

  於是,德哥決定暫時離開咖啡的圈子。

台灣咖啡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哥.jpg  

台北精品咖啡商業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黃明德 先生

2008、2009台灣精品咖啡生豆評鑑比賽評審
2009世界盃咖啡大師台灣區選拔賽評審
2009台北咖啡節創意咖啡競賽大會經理
2008台北創意咖啡競賽亞軍

台灣咖啡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果  

嘉義,三月的阿里山,野花群山,遍地春天的爛漫氣息。一下火車,炙熱的天氣便迎面襲來,和台北潮濕陰冷的天氣截然不同。

前來火車站接我們的,是嘉義縣咖啡產業協會總幹事李南輝先生;還記得當初認識李南輝先生,是在去年一次台北市集的因緣際會之下,當時嚐過嘉義梅山的瑞里咖啡後,心裡不禁一陣欣喜;啊!這就是我們尋尋覓覓所要找的台灣咖啡!

因此,為了這一杯咖啡,梅山瑞里,我們來了!

手上的這杯咖啡,安慰了我們剛剛翻騰在那段三十六個彎的山路之間無數次的胃液。

IMG_9591.jpg  

台灣咖啡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大哥~  

創意咖啡不但要比口味上的驚豔、精準的分配速度,也講求舞台的魅力與吸引力。整個調製的過程,就是一場華麗的表演,從上台的那一刻起,簡大哥的雙手便成為了魔術的造物主,讓所有人一同感受奇蹟的時刻。

但在調配創意咖啡時,面對的對象不同,所用的心境也就不一樣。

「如果是面對評審,是在比賽的話,我覺得自己就要變成一個感性的人,放入很多感情,帶領大家進入這杯咖啡背後的故事。」簡大哥繼續解釋:「但如果是面對客人,我就要展現出理性專業的一面。」

「因為客人通常來這裡喝咖啡,最直接想要的便是口感。」

簡大哥分析:「他會直接開始思考,這杯咖啡是否值得付出的價錢。」

台灣咖啡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意咖啡師 簡嘉程先生
2010年
創意台北咖啡冠軍
2010 年世界盃咖啡大師台灣選拔賽第6名

  初次品嚐簡大哥的冠軍作品「滿山紅」時,是我第一次體會到──我飲不盡器,半酣味猶長。

  雖不是一杯酒,卻真實的讓我沉醉了。

台灣咖啡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豆還沒烘    

阿里山脈旁有非常多咖啡園。

李高明先生在這阿里山脈,種出2009年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第十一名的台灣咖啡豆。其實李高明從前是在台南生產運動器材的老闆,退休後,卻跑到阿里山上種咖啡了。農人的經驗,是從經商的時候,參觀國外菜市場,帶回的香草種子回家試種,為了讓香草長得好,李先生研究起有機肥。

手、咖啡豆  

每個種咖啡的農民,一定遇過很多困難,颱風、蟲害、品質控管,更何況是沒種過咖啡的李高明?但是毅力讓他不被擊垮,透過耐力度過每一次的困難。

台灣咖啡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嵩岳咖啡園一小區。  

種咖啡就彷彿科學實驗,咖啡從育種、種植、採收、烘培到研磨泡製,每一道手續都需要精緻且細心的處裡,其中一個環節不夠仔細,便會打壞最後的口感。相對來說,只要其中一個環節處理的方式不同,咖啡便又會有不同的風味。而就是這樣多變的一點,讓郭先生喜歡上這種「創造的感覺」。

當時郭先生要種植咖啡,許多朋友並不看好,也曾被譏笑「搞不出名堂」。咖啡在印象上,是屬於外國的植物,且台灣地狹人稠,工資較貴,哪裡來的大面積機器耕作呢?但郭先生憑著對咖啡的熱忱,硬是要研究出一條適合台灣咖啡的道路。

「我那時候就在想,台灣人這麼會種茶,那咖啡的生長環境、種植條件都和茶很類似啊,」郭先生眼睛發亮的說:「那為什麼台灣可以種出聞名世界的台灣高山茶,卻不可以種出聞名世界的台灣高山精品咖啡呢?」

是啊,我歪頭問問自己:為什麼我從沒這樣想過呢?
      為什麼我相信台灣有世界第一的農業科技,我也相信台灣種植茶的經驗,但我卻不相信台灣可以種出好咖啡呢?

台灣咖啡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郭先生說在家裡都會撿  

 連日的雨天,總讓我想起還在山裡的那天。

 濃霧迷濛,蒼翠深幽。
       那遺世而獨立,靜默而溫和的佇立,守護著偉大卻尚未發光的夢想。

台灣咖啡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